墙这个词,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变迁甚微,保持了一贯的语义。垒土为墙,用意在保护墙内的东西。古代城市总是环城筑墙,城与墙紧密相联。城市与郊野的区分,还在于那一道墙。城市的一些称呼,如邑国等,其部首囗是墙的象形。墙是城的人为界划,理解城市的地理内容,可以由墙来区分。从先秦到唐代,墙的封闭功能明显。宋代商业大发展,墙的形式一变前制,内部隔防之墙拆除,坊巷流通。由墙而城而镇,都涉及垒土以为屏障的本义,镇作为军事用地,所用水栅陆栅是墙的变形。中国最著名的墙是长城,它的英文名称是Great Wall,是古代的城也就是墙(wall),而不是后来的城市(city)。墙是一个区分体,由墙而有内外,起着管控、束缚和保卫的作用,是社会治理的元器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