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期目录首页 > 人文版 > 当期目录
主体性的遮蔽与敞开——《孔子诗论》与《毛诗》论诗方式的差异发布时间:2006-05-06  点击数:
作 者:桑大鹏
关键词:诗经; 孔子诗论; 毛诗; 阐释模式;
摘 要:

 《孔子诗论》与传世文献《毛诗》共同面临着诗乐合一而以仁德为终极趋归的诗歌文本,孔子立足于文本,全力开掘诗歌的基本意蕴———带着个人的体验,使文本意蕴植根于主观体验之中,达到文本与主体情志的融合共生,这种“带着个人体验”的主体性阐释是孔子论诗方式的根本特征。《毛诗》悬置文本本义,却刻意经营诗歌对于王公大人的刺美之旨,指向政治教化,建立了文本意义的体外言说机制。不同的观照视角和感知方式导引出相异的文本意义生发之路,折射了阐释者主体性之遮蔽与敞开的倾向。 


[PDF](下载数: